社会与我19【大散文】
2024-11-14 10:27:57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


社会与我19【大散文】




1. 关键词:【古钱币收藏轶事】。

2. 这也是我的一项业余爱好:收藏古钱币。

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:王先生,是我收藏古钱币的挚友。我收藏的不少钱币,大多数都是王先生转让给我的。王先生卖给我第一批古钱币是几十个【开元通宝】,这是唐代的货币。于是,我开始联想到济南的【开元寺】。

3. 济南开元寺遗址:在佛慧山,在佛慧山山峰之下的山涧内。济南开元寺遗址:这里山势陡峭,秋日遍地黄花。济南开元寺遗址:济南古代八景之一。济南开元寺遗址:唐代开元年间,建"佛慧寺"。济南开元寺遗址:北宋景佑年间重修。明初,济南城内开元寺被官府占用,僧众徙居于此,遂改称"开元寺"。开元寺:三面环山,松柏笼罩,藤萝垂蔓,异常清幽。开元寺:原有正殿5间,东西配殿各3间,宋代丁香数株。开元寺: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,刻有各种佛像。

4. 开元是唐代唐高祖李渊的年号。

开元盛世:是唐代之【太平盛世】。

开元通宝:是唐代的流行货币。

开元通宝:初唐武德开元,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、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。其主要特征是:面、背肉好,廓整,钱文深竣清晰,铜质纯净,铸造精良。开元通宝:钱径24 毫米至25 毫米,穿径7 毫米,廓宽 2 毫米,重约 4.5 克。开元通宝:四字含八分及隶体,笔划端庄沉稳。“开”字间架匀称,疏密有致。“元”字首划为一短横,次划长横左挑。“通”字的“辶”前三笔各不相连,呈三撇状。“甬”部上笔开口较大。“宝”字着笔庄重,其“贝”部内为两短横,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。中唐月痕开元,形似指甲痕,此型出土极多,月痕开元钱文上,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,演变成笔划疏朗,纤细清秀的笔体。晚唐开元,会昌六年(公元846 年)铸行会昌开元,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,背铸一州名,如京师铸“京”字、扬州铸“昌”字。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,多数周廓偏斜,铸文模糊。时过一年,会昌开元停铸。

5.朋友:如果你想证明一个朝代或者一个皇帝的存在,最简便的方式就是,拿出一枚古钱币。这一种【开元通宝】,证明了大唐开元盛世的存在,证明了李元李世民父子的太原起兵的故事,所以,有一枚【开元通宝】,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。

6.如果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问题:什么样物件,能够简单地而清楚地证明一个历史朝代的真实存在?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:古钱币能够简单地而清楚地证明这个历史朝代的真实存在。一枚小小的古钱币,其中蕴涵着丰富文化信息和历史信息,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最有力的佐证。

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中国北方的农村度过的,我最早发现好玩的铜钱是在农村的集市上。我所在的村子没有集市,离我的村庄6里地之外,有一个“逢五排十”就有的一个大集。啥叫“逢五排十”?简言之,就是初五,初十,十五,二十,二十五,三十等等的日子,都有集市。这是完全是本地的乡民们约定俗成的规矩,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商品,需要有集市和商品交易。乡间的娱乐活动极少,赶集就成为我的休闲活动之一。这一天,我在集市上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在摆地摊,地摊上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铜钱。我感到新奇,便拿起一枚钱币仔细地端详起来。这是一枚锈迹斑斑方孔钱,古钱被一层青绿色的铜锈覆盖着。古钱的正面写的是:“崇宁通宝”四个大字,背面是光背,钱币的直径有33厘米,这枚钱币放在手中,沉甸甸的。我非常喜欢这枚古钱币,用1角钱的价格,买下老人的这一枚古钱币。乡村的生活是单调而贫乏的,我在这里,过着一种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原始先民的田园生活。我将这一枚“崇宁通宝”随身带着,耕作之余,经常拿出来把玩和欣赏。我后来知道,“崇宁通宝”是北宋之时宋徽宗时代的流通货币。“崇宁通宝”四个瘦金体的大字,就是宋徽宗的大手笔。宋徽宗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,但在治国之道上却是不及格。由于宋徽宗征发无度,导致国库财政困难,老百姓生活极度困难。以至于有了后来的:“靖康之难”, 以至于有了后来的北宋的消亡。人们都知道, 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。他治国安邦无能,因而导致“靖康之耻”之结局:宋徽宗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。但是宋徽宗对于琴棋书画情有独钟,尤其是书法“瘦金体”铁画银钩,别具一格,独领风骚。宋朝书法币的创始与宋朝皇帝的身体力行及大力推崇不无关系,尤其是年号御书钱的大流行。这种钱文之风到明朝有了新变化。自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,字体呆板,不讲布局结构,更谈不到书法艺术了。这是由一枚古钱币引出的我的关于这一段历史故事之联想。

7.后来,乡间的小朋友们知道我喜欢玩“古币”,有时候,他们就给我送几枚铜钱给我玩。过了一段时间,我的古钱币收藏盒里,已经有了三十几枚古钱币。每天在劳动收工之后,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,把玩欣赏一枚枚远古时代的货币的时候,就像与古老的先民们在对话交流。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: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。中国最早的实物货币是贝币。海贝的特点是可以作颈饰,有使用价值,并且便于携带与计数,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。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。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,价值相关的字大多与“贝”字有关联。例如:贵、资、贪、贫、财等等。夏、商、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,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。商,周后期出现少量金属货币及铸造货币。我有了这些可爱的古币收藏之后,就想搞懂它们来龙去脉,就想借一本资料书学习一点这方面的知识。我听说过,在我的小村庄十几里之外有一位大学者,是一位历史学家,在北京城被打成右派,下放农村劳动。有一天,我去拜访了历史学家,向他求教了不少关于古钱币的问题,收益非浅。最令我开心的一件事是,历史学家将一本“中国货币史”借给我学习之用。我借到书之后,就开始夜以继日地抄书,想尽快地抄完书,再将原版本交还给历史学家。我白天在农田劳动,晚上就在自己的小草房里的煤油灯下抄书,有的时候,抄书太累,就慢慢地睡着了。但是,我醒来之后,再继续抄书。有道是: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一本200多页的书,我用了50多天,就抄完了。平均每天抄书四页,每一页大约800字,总共3200字左右,其效率不低。这一天,当我兴致勃勃地拿着这一本书,来到历史学家的住处之时,已经是人去屋空。历史学家的房东,拿出一张信纸交给我,我打开一看,上写道:“小黄同志:你好。我的右派问题已经彻底平反。北京的历史研究所请我去主持研究工作。那本书留给你学习之用,希望今后多联系。”原来,历史学家姓荣,是一位有成就的历史学家。这一本“中国货币史”,一直陪伴着我走南闯北,至今它还在陪伴我前行。

我们根据史料记载,可以得知如此之信息: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一直到战国时期,已经确立:布币,刀货,蚁鼻钱,环钱四大货币体系。赵国韩国魏国和周王室等地,主要流行布币。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。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。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,这是由贝币演化而来。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,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。山东乃齐鲁故国之地,其当时之时的流通货币是齐国刀币。在山东腹地及山东半岛地区,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,这里曾经出土过不少的“齐刀”。 齐刀币可以按钱文的字数分为“三字刀”,“四字刀”,“五字刀”和“六字刀”。我原本就认为,齐刀是一种最漂亮最具文化内涵的古钱币。齐刀酷似一把小匕首,尖尖的刀尖,修长的剑身,还有有刀柄,尾部还有一个圆环。如此之完美的齐刀,就像古代勇士的武器,极度地令人向往且令人爱不释手。我原本只有在书本上见过齐刀的模样,真的齐刀,我根本还没有见识过。为了得到一把真正的齐刀,我和我的一名小伙伴,曾经在很多年以前进行过一次“山口探寻齐刀”的活动。

8. 我 所在的小村庄是泰山支脉接入沂蒙山脉的交点上,这里在春秋时期曾经是齐国与鲁国的军事分界线,齐长城之遗址,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我的小村庄向南2公里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山,两峰之间有一个山口,有一条道路连接南北交通,地势十分险要,堪称: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古代齐国和鲁国的兵士,经常在这里发生军事摩擦,所以战事连绵不止。后来,这里经常出土一些残缺不全青铜戈青铜剑还有青铜箭头等等,于是,山口附近成为本地乡民们淘宝的好地方。这一个夏天的上午,我和我的小伙伴,攀上了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口,向四面八方张望。只见满山树木稀疏,野草丛生,山石嶙峋。向南望,山口的路向前延伸是另一座山,再向南,道路通向一片茂密绿地。向北回望,我看到了我的小村庄,还有那些连绵起伏山丘。我和我的小伙伴在山口周边的山上游荡,突然小伙伴举起了一个半截的青铜剑,他兴奋地大叫:“我找到宝贝了”。我接过这把断了一半的青铜剑仔细看着,有剑柄,剑身缺少一截,大约有25厘米,剑身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绿铜锈。过了一会,小伙伴又找到一枚“半两”古钱,他慷慨地将这一枚钱币送给我,以示安慰之意。这次探寻齐刀的活动,虽然没有寻见齐刀,但是收获了一把半截的青铜剑和一枚“半两”钱,堪称:不虚此行也。此次山口探宝活动是我们的第一次,也是我们的最后一次,因为在此的不长时间之后,我就离开了我的小山村,去外地工作。

9.我参加工作之后,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,经常出差,经常行走于国内的各个地方。在这一段时间及以后的日子里,我的少年时代的收藏古币之爱好依旧保留,无论走到哪里,都要看一看当地的收藏品市场,都要看一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古钱币。北京的潘家园和报国寺,天津的沈阳道和古玩街还有上海及西安的古玩市场,我都去看过,为的是搜寻心爱的古钱币。在所有的古钱币之中,我对于齐刀币,依旧是情有独钟。梦寐以求的企盼之事就是能够得到一把古齐国的“三字刀”。因为三字刀相对而言,比之“四字刀”,“五字刀”及“六字刀”,收藏的难度小一点,因为其存世量要稍微多一点。但是,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得以实现。为啥这个愿望没有实现?就是因为物以稀为贵,古齐国刀币的存世量太少了。上述国内知名的大型收藏品市场,对于齐刀,也是难得一见。

10.有时候,一个人经常在静静地思索,用想象力将齐国刀币来龙去脉做一个简单的梳理。每当这时侯,我的脑海之中,就像一幅大屏幕之上展开一幅全景式的蒙太奇画面。 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,周武王姬发讨伐商末君主纣,建立了周朝,这就是西周。西周时,天子是最高统治者,全国土地和人民都归他所有,他用封侯建国的方法交给诸侯和大夫统治。后来,诸侯国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就是:齐桓公,晋文公,秦穆公,宋襄公和楚庄王。齐国在东方的崛起,靠的是宰相管仲。管仲,名叫夷吾,是颍上人。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,鲍叔知道他很有才干。那时管仲家境贫寒,鲍叔牙和管仲一起做生意,他们在分割财利之时,管仲时常欺负鲍叔牙。而鲍叔却始终好好地对待他,并不因此而说管仲的坏话。后来,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,管仲侍奉公子纠。等到小白立为桓公以后,公子纠死了,管仲被囚车送到齐国。鲍叔牙就向桓公举荐管仲。管仲被重用之后,在齐国执政,桓公以此成就霸业,多次会合诸侯,一举匡正天下,这些都是由于用了管仲的计谋。笔者曾经在2008年,在济南钢铁厂南面的鲍山之上,参观过这一座闻名遐迩的“鲍叔牙墓”。相传,这里在古代有一座石城,名叫“鲍城”,是齐国大夫鲍叔牙的食邑,山因城而得其名。鲍叔牙之墓即在鲍山的东北隅,距山约500米,为一土丘,丘上杂草丛生,高大的墓碑上书写着鲍叔牙大夫的生平事迹。站在鲍山之下,瞻仰鲍叔牙之墓,令人心潮起伏,浮想联翩。笔者认为:鲍叔牙大夫对于齐国最大之贡献就在于:发现了管仲的治国安邦之才,并且将管仲举荐给齐桓公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是鲍叔牙的慧眼识管仲,方能够成就以后的齐国的五霸之首的重要地位。据传,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之时,他们的分金之处,即在鲍城附近,也就是今日之鲍山附近。现在鲍叔牙墓已经被国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遗址,而鲍山也已经成为风景幽雅绿树成荫的游览胜地。

11.管仲执掌国政担任齐国的宰相以后,他凭借着地处海滨的齐国,流通货物,积贮财富,使得国家富足,军队强盛,成为一代新“霸主”。管仲说:“仓库储备充实了,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;衣食丰足了,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;国君如果能遵守法度,六亲就会和睦团结。”管仲所讲的道理很浅显,但很容易实行。齐国老百姓所要求的,管仲就顺应民心给予他们。老百姓所反对的,管仲就顺应民心废除它。有这样的宰相,齐国的强盛,仅仅就剩下一个时间问题。果然,经过管仲几年的治理,齐国逐步走上富国强兵的快车道。齐国的战车,正在管仲的引领下,朝着五霸之首的目标向前飞驰。

管仲死后,齐国继续推行他的政令,因此,齐国比别的诸侯国都要强大。西周时期农业比商朝更发达,青铜铸造,陶器,纺织等手工业也有更大的发展。西周的文字大多铭刻在青铜器上,叫做钟鼎文或金文。文字铭刻在钱币的的典范就是齐国刀币,齐国的刀币的铭文是异常精美的。笔者以为,三代【即夏,商,周】之时的中国,是全球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。周朝之时的的齐国,是各个诸侯国之中,最强大的国家。而齐国设计制造的齐国刀币,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中的最艳丽之瑰宝。

因为我的这一个少年时的“齐刀情结”,我曾经走遍各地的古玩市场,与此同时,我也认识了不少收藏钱币的朋友,学习了不少的古钱币知识。所有这些,都让我受益匪浅。我的一位山东临淄的朋友曾经向我讲过下面的一个故事:为了讲故事的方便,我还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,这一段文章中“俺”就是我的临淄朋友。这一位临淄朋友如是说,“俺家曾经有一只烧制粗糙而造型奇特的陶罐, 陶罐的颜色因年代久远底色早已无法分晓,但它散发着的却是那油黑的光。这些关于陶罐的表述,其实都不重要,关键是这陶罐,曾经装过整整一罐的齐国钱币,大约有三十多枚。罐子里的钱币大部分的质地,都有点像传说中的青铜,也有几枚呈红黄色。这种钱币身长大约在十五厘米左右,这种钱币, 可能是因它的体态酷似大刀的形状,故得名刀币。这种刀币的正面还铸有不被村民知晓的古代文字,这文字估计是一种古老的篆书。陶罐里的钱币,有四字的刀币, 但是,以“三字刀”为最多的一种。俺的童年时代,没有现在孩子们如此丰富的娱乐活动。农村娃在春节前后的鞭炮烟花,是农村娃最喜爱的一项活动。那个时期的正月十五,村庄的老百姓,都要图个吉庆,放些烟花,以增加过节的气氛。俺村老百姓自制那种烟花被叫作“泥鼓墩子”。这种烟花与现在的烟花大致相同,属于一种家庭的自制品。“泥鼓墩子”的制作极其简单,用泥土做成外壳,成品的外型极像倒置的小花盆。“泥鼓墩子”的烟火是由顶部中央预留的小孔内喷射而出的,内装的火药可到当时的集市上购买到,这是一种“一硝二磺三木炭”成分的黑色炸药。聪明的乡民们,为了让“泥鼓墩子”的燃放,达到更好的效果。乡民们都在买来黑炸药中加入配放些一点铜铁的粉末。燃放效果最好的是铜粉末,因为它能让烟花绽放出绿色的火焰。那时候,俺没有一点文物意识,更不知晓古钱币应当具有的价值。俺家铜粉末制做的原材料,就是这三十多枚刀币。古刀币比现代铜易碎,因而更容易进行粉碎加工。就这样,一枚枚的齐国古币,就在就在俺童年点燃的火树银花中灿烂的燃放了。俺二十几岁的时候,那时年轻气盛的俺与一位同事说到了这件事情,俺同事自然不相信这是真事,还当着众人,笑称俺是在痴人说梦。为了证明俺的诚实,俺一怒之下,在休息日特意回到老家。俺在祖屋内的破铜烂铁中,搜寻着这些古刀币的踪影,总算找到了半枚残缺不全的刀币。这枚残存的刀币有刀柄和刀环,只是刀尖少了一段。第二天,俺把半枚刀币,拍在了那位同事的办公桌上。他爱不释手地把玩着,言称是齐刀的真品。俺说:俺可没说给你啊。而俺的同事却呼喊着:“这刀币是我的了”。说完,他夺门而出,飞快地逃遁走去。他平日里就有收藏古钱币的爱好,他感觉如获至宝,半枚的机遇也很难求得。后来,他送我了三枚大型的清乾隆铜币,以此了结此事,这也许是他对过去失言的一种补偿吧”。我听了临淄朋友的故事,感觉他的故事太神奇太美好了,同时也为他的三十多枚齐刀的永久的消逝而深感遗憾。

12.我们在一次地将我们的视角关注古老的齐鲁大地。古齐国地处山东腹地及山东半岛地区,其经济与文化中心在今天的临淄城。商末周初之时,周武王推翻商朝,建立周朝。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于齐地。建立周代齐国,都治营丘。传至六世胡公静,为避东方莱夷侵扰,被迫迁都薄姑(今博兴县境内)。公元前859年,七世献公率营丘人杀其兄胡公,返都营丘。因临淄水,故更名临淄。此后,临淄一直被作为为齐国之都城,前后共历时638年。姜氏自太公始,经西周、春秋时期,传位31代,治齐达六七百年之久,史称姜齐。其实,在战国后期还存在另一个齐国:田氏齐国。因为本文限于篇幅原因,在本文中对其不再赘述。笔者确实地认为,临淄故都的命运和齐国的命运一样经历了一个:从崛起到强盛,再逐渐走向衰退的变化过程。齐国具有尚武的传统,自姜太公开国之后一直如此。“举贤才,尚武功”的治国方针,在政策上确保了尚武精神很快在齐国的迅速地流行。齐国地处胶东,物产丰富,有渔业盐业之利,齐民勤奋向上。齐国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,商品交换日益繁荣,这时候,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已经开始出现。齐国“其风俗习惯尚武,兵器之刀为其重视”。当其他国家以相对原始的布和贝为货币之时,齐国刀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,气度轩昂地走上经济舞台。

  齐国的竞争进取的精神要求自己要尽快成为当代强国,以达称霸之目的。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必须依靠武力,倡导尚武精神。齐国之所以盛行刀币,是与这种全民族尚武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的。齐国推行的尚武精神不只是在国家政策上给以重视,更重要的还在于注重发展其武术竞技水平。齐桓公统御齐鲁,乘势而为,迅速崛起于胶东半岛,成为春秋首霸,这一切都与齐地齐人充满勇武气息的群众意识分不开的。

  正是由于齐人造刀技术的超前发展,从而促进了军事生活向经济生活的自然而然的一种转移。在春秋战国时代,齐国之刀制作精良,工艺先进,为征战疆场之利器。齐国刀与吴越剑同样地驰名天下。齐国国君整治注重武器装备,严格选练其士卒,积极训导其武技,国家对人民实行军事化的管理。在武器装备的制造方面,齐国严格规定了不少的法律条文,从而使得齐国“甲兵大足”。齐国刀在适应战争需要的同时,同时也满足了经济生活对贵重金属的需求。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,齐国中国东方迅速崛起。

  

13. 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,就明确地规定了以军功授爵的具体办法,按律,只有在战场上杀敌立功,才能得到相应的爵位。秦国的法令清晰明了,简单易行。因此,秦人尚武精神是刚劲有力,是自始至终的。相比之下,齐人的尚武精神,则要温和许多。战国后期,以齐国刀币文化所代表的军事传统,让齐国一步一步地走到历史的终点。秦国最终以西戎雄风扫平群雄,完成统一大业。秦国进行货币统一,秦国的圆形半两方孔钱风行于天下。方孔的半两钱以其携带方便,计量准确为其特点,其功能只有经济职能,其与军事无关。齐国和秦国,这两个尚武的国家,其不同的货币形状,体现了两个国家不同的经济军事实质。相互的军事的斗争和经济的斗争,浓缩在大型的齐刀币与方孔半两钱这两种货币的斗争之中。其结果,简约战胜了厚重,大刀被小方孔击溃。笔者以为,这真是一件很发人深省的一段历史奇缘。

  14. 众所周知,历史的发展是各种综合作用之结果。笔者认为:一个国家,如果对于尚武传统所凝聚的军事政治优势如果不善于有效地引导,那么,这个国家只能走向衰亡。齐国在外部没有大的安全威胁,内部没有丰厚的物质与精神刺激的情况下,齐人的尚武习俗从宏观政策转向具体实施的转变不彻底,在尽享物阜民丰的荣华时,齐人的尚武精神慢慢变得绵软温和。在军事抗争激烈的战国时代,齐人的这种状态当然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。齐国最后不得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,以至于后来被秦国的铁骑所征服。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,他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和文字。货币的统一,自然是秦始皇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。秦始皇命令宰相亲笔为“秦半两”书写钱币文字,于是,“秦半两”取代六国原来的所有流通货币,成为秦国正式的硬通货。如此这般,于是造成了这样的情况,原来的齐刀被严重地贬值。齐国的的有钱人当然不甘心失去这一大笔财富,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齐刀精心埋藏于地下,等待复辟的机会。由于后来的秦汉之交的社会极大的动乱,刀币的主人,或者丧亡殆尽,或者无法再度找到藏钱的标记,所以,这些窖藏的刀币,只能无偿地奉献给后来人。新中国建立之后,在山东境内的很多地区都出土了不少的窖藏“齐刀币”。在即墨,在青州和历城等地区,都有大量的“齐刀币”出土。其中,“齐法化”面文的三字刀存世量最多,这种“三字刀”被国内古钱币专家称之为“六字刀”的简化。当然,这种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。根据齐刀币的出土资料,出土的刀币还有绳索捆扎的痕迹,大都是装在陶罐中,埋藏于深层地下。所有这些,都证明这些出土的大批量刀币,都是一种有意识的窖藏。

我的少年时代的拥有一枚齐国刀币的梦想,至今也没有如愿以偿。我只能在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之中,看一看“齐刀币”富有魅力的身形。物以稀为贵。由于齐刀币的精美外形及其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,由于国内外钱币收藏者竞相竞拍,目前齐刀币的身价,已经是令我们普通收藏者望尘莫及。这就是我的少年时的“齐国刀币之梦”。

【全文完】

黄盟原创。

2024-11-14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